返回

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46章 天不遂人愿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
    长期以面食为主粮,更是能对身体状况有显著改善!

    身体差的吃面食,身体慢慢就结实了;

    身体好的吃面食,更是力气越来越大、手脚越来越有劲儿。

    孩子吃面食,个头长的越来越快、越来越高;

    老人吃面食,也是小病小灾出现的频率大幅降低,简况状况明显好转。

    现如今,民间虽然还没到神话面食的程度,却也已经基本达成了社会共识:麦粉面食,就是比粟更好的细粮!

    考虑到经济因素,毫不夸张的说:面食,是底层百姓所能吃到、吃得起的粮食中做好的那个,且没有之一!

    底层百姓考虑的是饱腹感、营养、性价比,贵族考虑的,则更多的是口感。

    ——在过去,没有麦粉面食这么个主粮类目的时候,别说是贵族了,就连皇宫里的太后、天子,能吃到的美味珍馐都只有那几样。

    究其原因,不单是调味料、烹饪方式单一,也同样有主事单一的因素在其中。

    过去,贵族能吃的主粮是什么?

    不是高粱米,就是粟。

    二者的做法无一例外——要么蒸饭,要么煮粥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在面食问世之前,天下贵族的餐食,几乎都是固定的。

    ——面前要么摆着一碗饭,要么摆着一碗粥作为主食;

    像样点的菜肴,也就是炙肉(烤肉)、烹肉(水煮肉)、肉糜(肉羹)、烹菜(大杂烩),外加些咸菜之类。

    反观现在?

    嘿!

    面食问世,可不单单只是让贵族餐桌上,多出了一个‘面食’的主食类目!

    包子!

    饺子!

    馒头!

    饼子!

    汤面条!

    揪面片!

    肉酱拌面!

    还有以面包肉、面包菜为核心逻辑延伸出来的一系列吃食,可谓是极大的丰富了汉人的食谱。

    什么蒸饭肉羹煮菜——能比得上一盘饺子?

    什么米粥咸菜——能比得上两个包子?

    自打有了麦粉面食,长安城的贵族群体中,甚至开始涌现出一大批美食家!

    这些人过去,不是斗鸡走狗,就是欺男霸女、鱼肉百姓;

    现如今,却都把自己关在了宅邸之中,苦心思虑:面食,还能做出个什么新花样?

    有了点子,说干就干——赶紧做出来尝尝!

    由于这些纨绔子弟逐渐展露出转变为大馋丫头的倾向,就连长安城的民事、刑事案件,尤其是以贵族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,近几年也是肉眼可见的降低了不少。

    总结而言就是:在今天,闹出这出‘太仓储麦有变’的纰漏之前,刘荣推动宿麦为汉家第一主粮一事,还没有被哪怕一个人找出‘不如粟’或不如其他主粮的缺陷。

    明白了这些,再来说这件事儿只能借人之口,而不能由刘荣直接说出口,也就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了。

    ——借人之口,尤其是借专业人士之口,刘荣可以说:啊?是这样的吗?

    朕不知道啊!

    朕和大家都一样,还以为粮食都是一样的,粟能存十几二十年,麦肯定也可以!

    谁知道这麦这么特别——非但特别好吃,还特别难储存啊?

    可若是刘荣主动说:朕知道了,肯定是麦不好储存;

    那事情就大条了。

    ——你早干啥去了?

    ——知道不好存,你还推行以麦作为主粮?

    “嗨……”

    “也怪朕没早些想到这一桩……”

    直到今日,刘荣才从尘封的前世记忆中,隐隐约约摸索到了一部分片段。

    ——粟,作为华夏封建时代最为重要,同时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后世新时代沿用的主粮,可谓是极为特殊。

    相比起稻,粟对于灌溉量并没有太大的要求;

    相较于麦,粟又对仓储没有过分精细的要求。

    只要有灌溉,粟就能长起来!

    至于施肥、除草、除虫之类,并不影响粟能否生长、结果,而是只会影响产量。

    可以说粟,是华夏农业史上,出现过的所有主粮级作物当中,种起来最省事儿、最省力气,同时又是种植成本最低、产量相对最高的那个。

    不是说粟的产量,就真的比稻、麦等后世人耳熟能详的主粮更高;

    而是说在同等气候、条件,以及同等土地肥力、同等耕作精度下,粟的产量最高。

    或者应该说,粟最不受外在因素影响,产量上限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主粮,但下限却极高。

    ——在如今汉室,有相当一部分的地方,还保留着极为原始的‘刀耕火种’。

    某些极个别懒汉,更是能做出春天往田里撒一把种子,等到秋天才第二次出现在田间坐等收货的奇葩事。

    可粟,还真就能长得起来!

第346章 天不遂人愿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